【网络强国这十年】动画丨回眸我国网络安全领域那些重要成就******
在数字化浪潮下,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让万物互联迅速发展,打造网络安全空间将持续面临诸多挑战。
9月5日至11日,2022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博览会在安徽合肥举行
党的十八大以来,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重要思想,我国网信领域成绩斐然。下面,就让我们一起回眸我国网络安全领域取得的成就。
我国网络安全教育、技术、产业方面推进融合发展。目前,国内已有60多所高校设立了网络安全学院,20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本科专业,每年网络安全毕业生超过2万人;设立网络安全专项基金,已建成了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,组织建设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。
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自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已有五年。这意味着,网络安全同国土安全、经济安全等一样,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此外,在网络信息内容治理领域实施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》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》等;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实施《民法典》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数据安全法》等;在数据安全领域实施《数据安全法》《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》《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(试行)》等。在此基础上,还出台了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》《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》等政策文件,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、数据安全管理、个人信息保护等一系列的重要制度,发布300余项国家标准,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“四梁八柱”。
国家网络安全工作体系不断健全。2016年12月我国发布的首份《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》中规定,“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网络安全重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”。中央网信办印发的《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》于2017年6月向社会公开发布。以“一案三制”为核心,构建起“全国一盘棋”的工作体系。
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体系和能力显著加强。在《网络安全法》中首次提出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”的概念。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》由国务院公布,并于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作为网络安全法的配套立法,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关键信息技术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行政法规。“关基”保护有法可依,开展网络安全工作有序有度。
我国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持续加强。2022年2月修订的新版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》正式施行,已从“原2020 版”迭代升级。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,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活动进行审查,有力维护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,防范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。此外,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《党委(党组)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》,于2017年8月15日起施行。作为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汇编》唯一收录的网络安全领域的党内法规,对厘清网络安全责任、落实保障措施、推动网信事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,推进我国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明显夯实。
当前,我国推进5G快速健康发展,同时深入开展6G应用场景研究,着力推动关键技术创新突破,积极促进国际交流合作。未来,如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深度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,为推进网络综合治理我国将不断探索“妙招”,向世界持续输出“中国良方”。
监制:张宁 李政葳 策划:孔繁鑫制作:王一涵
“发热诊疗小屋”加强接诊能力 提升服务方便居民就医******
央视网消息:为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发热患者的接诊能力,江西、浙江等地将部分不再使用的核酸采样点改造成了诊疗小屋,方便居民就医。
核酸采样点变“发热诊疗小屋”加强接诊能力
近日,江西多地将部分不再使用的核酸采样点,改造成“发热诊疗小屋”,让居民就近就便完成诊疗和取药。在樟树市鹿江街道的发热诊疗服务站记者看到,居民来到诊疗站后,可通过窗口服务进行病情初步诊疗,随后在站内完成配药。
在上饶市铅山县天街的“发热诊疗小屋”,居民们正在按序排队,等待医生诊疗,开具处方、完成配药。
为了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就医,铅山县在原来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,根据人群的密集程度,陆续增加了10个诊疗点,进一步优化“发热诊疗小屋”配置,提升服务能力。
核酸点提升改造 全力接诊发热患者
这几天,浙江各地将部分街头核酸点改造成了便民服务点,改造后,发热患者可以在服务点就诊、取药。在台州市椒江区的发热诊疗站记者看到,现场有居民正在排队问诊。
在杭州市萧山区,由核酸检测点改造而成的街头“健康诊疗站”试点推出。刷医保卡、诊疗、开具处方、完成配药,该站点可为居民提供 “一站式”医疗服务,还可以为不方便前来就诊的人群提供“代看诊”服务。